音乐学(musicology)是采用科学方法对中外音乐艺术和各种音乐文化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门艺术理论学科,内容主要涉及:音乐的历史发展及演变、音乐的社会功能及文化意义、音乐的审美机制和美学规律、音乐作品的解析和批评、音乐语言的构成及运作、音乐的传播与接受等方面。其分支学科在国内目前包括: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理论、音乐分析学、音乐美学、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音乐社会学、音乐批评、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学、音乐声学等。
上海音乐学院自1927年创立,是国内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高等音乐学府。七十余年来(特别是解放以来)为我国乃至世界乐坛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并为中国现代意义上的音乐教学体系、音乐理论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本院音乐学系于1982年正式建立,由此掀开了本院音乐学学科教学发展与科研进步的新篇章。从历史上溯源,本院的音乐理论学科从1927年建院伊始便开始奠基,以萧友梅博士、黄自先生为代表的前辈理论家、作曲家奠定了上海音乐学院重视基础理论、善于融会中西的优良学风。解放初期的1949年,本院便成立了中国最早的音乐理论研究基地“音乐研究室”。1956年,本院成立民族音乐系,下设理论专业。与此同时,作曲系改称理论作曲系,招收理论专业学生,进一步加强理论学科的建设。在这些举措的推动下,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理论学科的人才培养和学术进步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1979年,“音乐研究室”开始招收音乐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980年本院音乐研究所在原“音乐研究室”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使我院音乐学的学科发展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注入新的活力。音乐学系创立后,坚持以扎实的教学为基础,以高质量的科研为先导,成绩卓著,对全国乃至世界的音乐学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几十年来,我院的音乐学理论事业立足我国本土的民族民间音乐资源,同时积极汲取外来的优秀学术养料,在音乐研究和理论教学的各个领域中均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涌现出了沈知白先生、钱仁康先生这样德高望重、学贯中西的大师级学者。改革开放以来,以夏野先生、谭冰若先生为代表的老一代著名教授为音乐学系的发展和开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陈应时教授的研究成果产生了世界性的广泛影响,江明?教授、刘国杰教授、陈聆群教授、沈旋教授、黄白教授、钱亦平教授、黄允箴教授等均被公认是各自专业领域中的权威专家。
近年来,音乐学系不断拓展教学方向和研究范围,形成了涵盖三年制博士、三年制硕士、五年制本科以及留学生、进修生等多专业、多层次的完备教学体系,整体水平在全国音乐学界处于领先地位,部分学科处在国际先进地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音乐和艺术院所、大学、媒体和出版社,很多人已经成为音乐事业发展的骨干人才。作为上海市教委大力投入建设的重点学科,音乐学系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累累,多次获得国家、教育部、文化部和上海市的多项教学与科研奖项。目前,我系骨干教师承担了国家级、部级、市级和院级等各类科研课题数十项,并在全院教学改革中发挥着领头军的作用。随着已在海内外先后获得博士学位的青年学人如杨燕迪、洛秦、赵维平、孙国忠、陶辛、韩锺恩等骨干教师的不断成熟,音乐学系的人才梯队状况已呈优化态势,保证了我系的传统优势学科(如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理论、音乐分析)和新兴学科(流行音乐、音乐人类学、东方音乐、歌剧研究、音乐美学等)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我系重视对外学术交流,近十多年间,陆续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十名著名音乐学者进行专题讲学与讨论,活跃了学术气氛并开阔了视野。与此同时,一些骨干教师获得了来自英国、荷兰、日本、德国、美国和港澳台方面的邀请和资助,分别在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讲学、合作研究和学术考察。此外,改革开放以来,我系接受和培养了来自美、英、日、法、德、意、荷、韩、新加坡以及香港、台湾等国家与地区的多名留学生(包含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各个层次),在弘扬和传播祖国优秀音乐遗产的同时,也促进了海内外的文化交流。
音乐学系现有教学和研究方向为:
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西方音乐史、作品分析、外国作曲家与作品研究、音乐美学、音乐人类学、通俗音乐研究、东方音乐研究、和声风格分析、音乐剧研究、音乐文献编译等。学科领域覆盖面之广在国内音乐院校的音乐学系中首屈一指。
本文由用户:shooladmin 投稿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点击这里联系)处理,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ool.yktime.cn/15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