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专业基本情况简介
1、师资队伍
绘画专业学术带头人,朱臣教授、美术学院院长。曾获得国家人事部中国人才研究会书画人才专业委员会颁发的“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奖”荣誉称号。中国人民政协长春市政协委员、民革吉林省委委员、吉林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长春市美、家协会副主席、长春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长春市政协画院副院长、民革中央书画院理事。吉林艺术学院绘画专业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知识结构优化、业务能力卓越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绘画专业教师27人,教授 5 人,副教授 9 人,讲师 9 人,助教4人。教师队伍中有省级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14人。
2、教学条件
绘画专业现拥有资料室、微机室共计1270㎡,版画、数字影像、装裱修复实验室共计 919.6 ㎡,教学空间共计 6000㎡,在“十一五”期间,省财政投入经费143万余元;学院为本专业配套投入专项经费229万元,共计372万元。中外文藏书共计 56300 册,期刊260种。
3、专业特色
1、以绘画为手段,追求高品质的人文精神。提升精神蕴含与纯粹的审美品质为此专业的首要特色。
2、绘画专业各画种齐全,包括国画、油画、版画以及现代绘画等诸画种。如此全备的画种为此专业的又一特色。
3、在继承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学养的基础上,结合东北的地域特色,表现当代人的精神与生活。
4、绘画专业实践能力居省内最先,全国前位。从师生在全国美展中的参展获奖数,及近两年《学生毕业作品集》的出版,社会反响是有利的证明。
5、绘画专业实行工作室制,优化课程体系,重视基础与个性创作的衔接,构建个性创造性人才培养模式。
二、“十一五”期间建设情况
(一)为保证教学质量采取的主要措施
1.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完备:
绘画专业出台了与专业相关的制度文件,如有关教学大纲设置、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教学大纲修改、听课制度有关规定、选修课管理体制条例、毕业创作及毕业论文指导等。
2.专业教学活动:
一是课堂教学;二为外出写生;三是作业汇报展;四是学生的毕业创作展。
3.教学检查与教学督导:
在教学监督与管理上,一方面教学院长与系主任定期检查教学成果,以教学汇报展的方式接受全院师生的教学检查。另一方面,由教务处专派教学督导每天例行日常教学检查,督促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此外还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学生对教学的监督作用。学院每学期还要进行一次教学大检查、大总结活动,除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外,进行教学经验总结和推广。严格对待学校制定的《吉林艺术学院教师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责任事故处理办法》,并同《吉林艺术学院院内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结合起来执行,如在教学中出现事故,一律按在上两个文件执行。
(二)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要求和特点
1.人才培养目标:
为满足21世纪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及对新型艺术人才的需要,适应新形势改革的步伐及市场的竞争与挑战,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致力于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即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坚实的学科支柱,灵活的专业方向”的高水准的艺术人才为其人才培养目标。
2.基本要求:
(1)体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景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2)为适应我国专业美术发展的需要,在加强基础、拓宽专业的原则下,培养科学寄出厚,专业口径宽,综合能力强,整体素质高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3)教学过程反映绘画专业的教学水平和优势,体现高起点、严要求、少学时、多自学、重实践的特点。
(4)以综合素质提高为原则,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3.绘画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
(1)创作能力强:在校期间能够创作富有个性的独立艺术作品,能够参与国家级、省级美展,举办个展、联展。
(2)个性鲜明:有独立见解和创新意识,学生作品有独特的个性面貌。
(3)可塑性强:绘画专业学生可塑性强。本专业90%以上的毕业生从事绘画以及绘画相关领域的工作,在非纯绘画领域的平台上毕业生也具有备受肯定的工作能力。
4.教研立项、论文及成果
2008年《揭裱与修复》课程评为省精品课程;《版画》课程评为省级优秀课程;《实验素描》被评为省级优秀教材二等奖。绘画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2010年《油画的保护与修复教学实验研究》被评为省级重点教研立项课程。教研获奖共计2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1项。教研论文:绘画专业论文发表方面,在“十一五”期间,在国家级及省级出版社出版各类画集、专著20余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及省级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发表作品百余件。学生成果:“十一五”期间,绘画专业学生在国内外多次参加国内外、地区级展览竞赛,获奖项200余个,其中国家级奖40个,省级30个。
5.科研立项、论文及成果:
“十一五”期间,在国家级及省级出版社出版各类画集、专著20余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及省级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发表作品200余件。科研获奖129项,其中国家级11项、省部级78项。教师在全国性展览中获奖10次,在全国及省级以上美展中参展、获奖80次。目前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经费合计 31.2 万元:
6.课程建设
有省级优秀课程 1 门,省级精品课程 1 门。“十一五”期间绘画专业有专业课程185门,其中专业基础课24 门,专业课160门,选修课30门,省级优秀课程 1 门,省级精品课程 1 门。设计专业长期以来一直重视课程建设,已逐渐形成了有特色的绘画专业课程体系。
7.实践教学、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绘画专业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目前有校外实习基地10处,省内的土门岭、查干湖、伪满皇宫、冰峪沟、长白山、抚松、辽宁兴城、山东临沂等地,每学年由专业课教师带领学生前往基地写生,现场指导。这些实习基地为绘画专业学生完成学业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8.人才培养质量
绘画专业学生能够在文化艺术部门、专业院校、美术馆、画院、出版社、报社及有关单位美术领域内各种专业从事创作、教学、研究、编辑等的实际工作,并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毕业生该行率少,专业系统基础好。90%毕业生从事本专业及相关领域职业。学生独立创作能力强,“十一五”期间,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美展200余次,举办个展、联展50余次。学生考研积极性高,以2011届版画毕业生为例,20名毕业生考上研究生5人,占总人数25%。本学科培养了众多高级绘画艺术人才,他们以深厚的艺术功底、扎实的人文素质享誉各界。从50年代开始向社会输送了千名绘画专业人才,毕业生遍布祖国各地,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是吉林省及东北地区画家培养的重要基地。如我校留校的优秀毕业生著名画家赵开坤、刘大明、任传文、朱臣教授等。在国内知名高校、画院的业务骨干如我院本专业毕业生中央美术学院贾涤非教授、温德斌副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刘临教授,北京大学王强教授,北京印刷学院李一凡教授、杨虹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张谧诠教授,东北师范大学王连敏教授,天津美术学院范敏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李岗教授,天津画院王爱忠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周绍斌教授,吉林大学类维顺教授,延边大学李胜龙教授等。他们为我国美术和教育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赢得了广泛的社会美誉。
三、绘画专业“十二五”建设规划
1、建设目标
将我院的绘画专业建设成为在国内同级院校中办学理念领先,学科设置合理,教学设施完善,人才质量良好并在国内同类美术院校中享有广泛盛誉的专业。
(1)在导师工作室制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充实适应时代发展的学科方向。
(2)优化教师学历结构,构建以博士、硕士高学历为主的教师队伍。
(3)加大教学设备更新速度及其资金投入力度,力争多方投资达到辅助教学目的。
(4)力争在国家级、省级以上科研创作及著作、论文发表获奖数量和质量上再创新高。
(5)力争与更多的著名艺术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并邀请著名学者讲学、担任客座教授。
2、建设方案
(1)调整课程设置、改革课程内容、加强教材建设。
(2)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有计划地选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出外进修;提倡中、青年骨干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留学,并给予创造必要的条件。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
(3)加大教学科研奖励制度。奖励在教学、科研创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与学生。
3、主要措施
(1)学科建设:
在未来五年,拓展学科发展方向(如:漆画方向),健全绘画专业必备的学科方向(如:水彩画、石版画、中国画山水、油画材料等学科方向)。
(2)师资建设:
为保证教学质量,以每三年力争派出2名教师出国或在国内一流专业院校进修访学为标准。计划未来五年派出3~4名教师外出学习、交流。严把人才引进的质量关,力争未来五年使空白学科、薄弱学科师资齐全。
4、成果预测
(1)在“十二五”期间力争完成省级精品课程 1 门,省级优秀课程 2 门。
(2)五年内参加国家级专业展览7~10件次。
(3)五年内完成专业教材(含专著画集)7~10部。
(4)五年内公开出版3~4部学生写生作品集及全院教师作品集,以此让全社会检验教学成果。
(5)学院已与英国诺森比亚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预计从2013年起有计划地派遣学生或教师去该校留学或访学。
5、经费保障
绘画专业是我院最具品牌价值专业,在建院的几十年中为我院和社会培养了大量中坚人才,学院对其可持续发展将给予特殊的支持和保障。科研经费申报与教学经费的投入,社会资金的注入。
本文由用户:shooladmin 投稿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点击这里联系)处理,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ool.yktime.cn/17132.html